以后再说X

咨询热线:17896024037

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| 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中的应用

分类:技术文章 阅读:534 时间:2025-09-24 来源:数智盛宇

人工智能应用场景|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中的应用


在工业生产领域,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传统安全生产管理高度依赖人工巡检、经验判断和事后处置,存在响应滞后、覆盖不全、主观性强等固有局限。随着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迅猛发展,特别是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突破,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正在走向智能化。


一、从碎片化到全景化——生产数据的整合与隐患深度分析

AI赋能的前提是海量、高质量的数据。现代工厂遍布传感器、视频监控、设备日志、环境监测、人员定位系统等,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异构数据。

通过实时汇聚设备运行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振动、电流)、环境数据(可燃气体浓度、粉尘、温湿度)、视频流、人员行为数据等,基于历史事故数据、专家知识库和海量实时/历史运行数据,AI模型能自动识别出看似无关的异常参数组合、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设备劣化模式、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共性特征等潜在隐患。


二、全天候实时监控与安全隐患的精准识别

面对海量监控视频的数据洪流,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明察秋毫、防患于未然?人工智能赋予了监控系统全新的“视力”。

  • 智能视觉监控: 计算机视觉技术是AI在安全监控中的明星应用。部署在关键区域的摄像头不再只是录像,而是通过AI算法进行实时视频分析:

    • 人员行为识别: 自动检测未佩戴安全帽、未穿防护服、违规进入危险区域、疲劳作业、跌倒等不安全行为,并即时报警。

    • 设备状态识别: 识别设备皮带跑偏、料堆过高、安全装置缺失等视觉可见的隐患。

    • 环境风险识别: 识别明火、烟雾、积水、障碍物等环境风险。

  • 多维度实时监测: 结合传感器数据,AI系统对关键设备进行7x24小时不间断的“健康体检”。通过建立设备正常运行的动态基线模型,AI能实时监测偏离正常模式的微小异常,在故障萌芽阶段即发出预警。


    三、 量化评估:从定性到定量——安全隐患的科学评分与风险排序

    传统风险评估常依赖专家打分,主观性强且难以动态更新。通过AI可以实现安全隐患的量化评估,使风险管理更加科学、精准和动态。

    • 风险因子建模: AI模型将识别出的各种隐患(如设备异常、人员违规、环境超标)作为输入变量,结合其发生频率、严重程度、控制措施有效性等多维度数据,进行复杂的权重计算和关联分析。

    • 动态风险评分: 系统为每个区域、每台设备、甚至每个作业环节生成动态的“安全风险指数”或“风险热力图”。例如,一个区域因同时存在“可燃气体浓度接近报警值”、“有人员未戴防护装备”、“附近设备振动异常”等多个风险因子,其综合风险评分会被推高,系统会用红色高亮警示。

    • 风险优先级排序: 基于量化评分,AI自动对所有识别出的隐患进行优先级排序,指导管理人员将有限的资源(人力、物力)优先投入到风险更高、最紧迫的整改任务上,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。


    四、 快速响应:智能驱动的应急管理

    当风险升级为紧急情况时,AI能极大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。

    • 智能预警与分级响应: AI系统根据风险量化评估结果,自动触发不同级别的预警,并通过声光、短信、APP推送、大屏弹窗等多种方式,精准通知到相关责任人。

    • 辅助应急决策: 在事故发生时(如火灾、泄漏),AI能快速调取事故点及周边的实时数据(视频、气体浓度、人员位置)、应急预案库、疏散路线图等,并结合当前态势进行分析,为指挥中心提供更优的应急处置建议(如更佳疏散路径、应急物资调配方案、工艺处置措施),缩短决策时间。


    结语

    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中的应用,它通过深度隐患分析挖掘潜在规律,借助全天候实时监控实现无死角感知,利用量化评估模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,并驱动智能化应急管理提升响应效能。随着AI技术与物联网、5G、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,安全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。


   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